“迄今为止最优秀译本”,这是年轻
尊龙凯时网址翻译家李继宏新书《小王子》、《老人与海》腰封上的耀眼宣传语,因为他的译本“纠正了现存50个版本《老人与海》的1000多处错误,现存56个版本《小王子》的200多处硬伤”。也许就是这些“挑衅”,引发了豆瓣网上一场引人注目的针对李继宏上述译著的“打一星 (最低星)运动”截至2月17日,网友给《小王子》打出了3.7分的低分,《老人与海》只有3.2分,甚至有人让他“带着自己的书滚出豆瓣”。针对这场出版界、翻译界的“开年大戏”,李继宏有话要说。
BQ:在新书的宣传语中,提到你的译著纠正了之前翻译版本的千余处错误。这些错误是你一一比照出的吗?
L:我在翻译时并没有对照其他国内译本,看过张爱玲、余光中和吴劳翻译的《老人与海》也是几年前的事情。 找差异是出版社编辑完成的,他们希望译著更完美,因此针对差异和我有若干邮件联系问我为何选择目前的译法。当然,他们具体找了哪些,我并不清楚,他们也只是一些拿不准的才问我。比如《老人与海》中有一支棒球队叫扬基队,曾经有译本将它翻译成北美队,这是明显错误的。
BQ:你如何认定翻译的硬伤?毕竟大多数的普通读者,都希望看到表述流畅,有美感的文字,对具体的用词并不太较真,甚至有些标准化的翻译,不如接了地气儿的动人。
L:作品本身是有层次的,比如娱乐杂志看着轻松,莫言小说就会难读一些,《红楼梦》比莫言难读,《庄子》则更甚之。也许读者认为英文图书都是同质的,其实不然,文本本身有难读的差异,翻译也有差异。有些通俗小说,比如像《追风筝的人》,作者主要在讲故事,而不是要提供一个语言的艺术品,因此在具体的遣词用句上可能没有花那么多心思。但是,这次我选择翻译的都是经典名著,就拿《老人与海》来说,每个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,甚至词与词的次序也很讲究,你不能改变它。在吴劳的译本中,曾说老人逮鱼,逮的原意是达到、赶上,后来有逮捕之意,但是逮鱼则不符合汉语典范,海明威凭3万余单词的《老人与海》获诺奖,他的文本和表述一定是精致和符合规范的,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自然也不能含混过去。
BQ:你如何评价翻译的好坏?
L:翻译的好坏,不在译稿里面有多少错误,谁都难说自己翻译的书从头到尾就没有任何错误,我说以前的译本不好,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,只是在于,鉴于当时的时代和条件,前辈对原文的理解不够彻底,译稿就会别扭、难读,拿中文的标准衡量还不够好。
BQ:因此也有这么个说法“译本过了50年,就过时了”?
L:其实在英美学术界,这个时间大概只有30年。现在大家用得最多的英文版《圣经》是17世纪初翻译的钦定版,但是在西方的教会和学术界,几乎每十年都会有新译本出现。时代在变化,语言也在变化,我们不断发现新的资料,有新的解释和研究成果出现,这些都该反映在新的译本中。我翻译国外名著时,会参考大量新资料,寻找原文各种引语的出处,了解作者的用意和背景。
BQ:你认为完成一个好的翻译,是外文水平更重要,还是中文表达更重要呢?
L:这个很难讲,翻译是专业程度很高的工作,有人说,我翻译错了很多东西,其实不是错了,而是有自己的考虑和标准在其中。我们每个人都看书,但看过不等于理解,理解不等于看懂,看懂不代表能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。因为理解的可能只是字面的意思,而要真正看懂还需要知道作者的言外之意,为什么这么写?背景是什么?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又涉及表达能力,一个人的外语程度不可能超过他的母语程度,母语是你外语水平的上线,如果不常写,不常推敲,即使在国外生活几十年,外语交流无障碍,也不代表他就能翻译得好。同时,对作品的研究有多深,也决定你的翻译有多好。
BQ:你的这几本书都有1万多字的导读,信息量很大,通过导读帮助读者来看懂这些名著也是你的一层深意?
L:这就如同看画展,为什么有的名作价值上亿美元?为什么它在绘画史上有那么高地位?文学同理,它很有专业性。我通过大量研究写出导读,希望大家知道原著创作的背景和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,看过我的书,让读者对外国文学有一个更高的认识。
BQ:你在选择作品上有什么标准?
L:第一,自己很喜欢;第二,考虑它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,有些作品有名,但是地位可能并不太高。接下来我还会翻译福克纳的作品,福克纳和海明威是美国文学的两个极端,一个复杂一个简洁,类型不同,地位相当;第三,翻译不好会影响原著的传播和作者思想的传达,比如《动物农场》,奥威尔的目的并不是评判斯大林,这一点很多人都领会错了,这本书与其说是声讨极权的檄文,不如说是推崇平等的颂歌,因此要做有价值的翻译;第四,我以翻译为生,也会考虑市场销量和读者的喜好。
BQ:最后,对于“一星运动”的这场论战,有什么想说的?
L: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, 但是,我翻译的东西究竟好不好,不是豆瓣分数决定的,别人说我好,我的东西不会更好,别人说我不好,我的东西也不会变差。我并不在意这个低分评价运动,我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。